根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3年春节档(除夕至正月初六,即1月21日至1月27日)电影票房为67.58亿元,同比增长11.89%,取得我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的佳绩;观影人次为1.29亿,同比增长13.16%;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9.22%。春节档上映的6部影片在档期内的累计票房分别为:《满江红》26.06亿元,《流浪地球2》21.64亿元,《熊出没·伴我“熊芯”》7.48亿元,《无名》4.93亿元,《深海》3.59亿元,《交换人生》2.9亿元。这些影片题材多样、类型丰富,体现了我国电影发展水平的长足进步,展现出我国电影市场的强势复苏态势,引发观影热潮。
反转的聚集与精神的跃升——电影《满江红》评析张卫张艺谋导演、陈宇编剧的新片《满江红》连续性地集中使用反转艺术,将喜剧、古装、悬疑、逃生、复仇、悲剧几大类型通过反转杂糅在一部影片内,集中了各个类型吸引观众的长项和优势,牵引并把控影院主流观众群,剧情的峰回路转和人物命运的生死抉择跌宕起伏,让他们大感意外,大呼过瘾。
剧情反转——从推理破案反转为复仇除奸
(资料图)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南宋绍兴年间,此时岳飞壮烈牺牲已有5年,宰相秦桧(雷佳音饰演)密谋与金军和谈,但金国使臣在秦桧的驻地被人所杀,秦桧担心自己与金人勾结的证据被人发现,于是让总管何立(张译饰演)命令禁军统领孙均(易烊千玺饰演)与兵士张大(沈腾饰演)在一个时辰内找到金人所带密信,否则斩首。这个时候,影片叙事首先撩拨的是观众深层心理中的生之本能,让认同孙均和张大的观众首先为他俩的存活而焦虑,逃生是影片的第一叙事动力,逃生的方法则是在限定时间内找到金人密信,从而解脱斩刑。这个被许多影评人称之为“暴风雪山庄”式的剧本杀剧情设置,带着观众在迷宫般黑暗阴森的山西大宅院内,寻找各种线索,步步猜测推理,层层剥解悬疑。每次发现新的疑点,张大、孙均等一众将士便在七弯八拐的窄巷中疾步奔走,此时此刻快板和锣鼓则急促敲击,高音尖嗓的嘶喊唱腔催人心急……
在叙事节奏疾徐起伏的间隙之中,张译饰演的何总管请示宰相秦桧:张大如若未能找到凶手如何处置?秦桧残忍作答:斩!何总管接着问道:如若他们能够找到?秦桧毫不迟疑地回复:亦斩!这个时候,观众意识到张大和孙均处心积虑地破解案情已毫无意义,只有反杀秦桧何立才能保全自己。张大此时也恰如其分地与同伴刘喜在大车旁边秘密接头,他们正在筹划以秦桧为目标的刺杀行动,剧情在这里顺理成章地出现反转,故事从悬疑破案类型反转为报仇刺杀类型。
此时的观众以为秦桧与其下属何总管并不知晓,等着观看张大等一众义士如何秘密推进刺杀行动,谁知看到余皑磊饰演的刘喜被何主管拿下,才知刺杀组织早在秦、何二人的掌握之中,他们让张大限期破案,原来是为了放长线钓大鱼,将其一网打尽。观众顿时目瞪口呆,剧情出现了再次反转。
刺客被俘,秦、何二人正在洋洋得意胜券在握之时,不料何立在狱中被手戴枷锁的女刺客瑶琴反杀,秦桧又被孙均蒙骗,最后落入孙均的掌控之中,剧情出现第三次反转。
孙均刀逼“秦桧”于高楼之上面对三军高声吟诵《满江红》后,再叫真秦桧出来现身这又让观众意外。细心的观众细数本片的大小反转共有十二次之多,观众不希望老调重弹,不愿意见头知尾,期待电影具有一定的陌生感和新鲜度,反转让观众产生出乎预料的新奇和兴奋,突涌出梳理剧情、回溯故事的冲动和反思,这等于参与了电影的创作。一部电影在被观众观赏之前,仅仅是部非自足性的半成品,只有它被观众接受、理解、咀嚼、再思考、再创作后,才能称之为一部完整的电影,由此看来,《满江红》是一部动员观众参与创作的优秀作品。
风格反转——从搞笑喜剧反转为壮烈悲剧
春节档在观众的期待视野中是喜乐档,《满江红》的海报因此以八个大字吸引观众:“悬疑管够,笑到最后”,使用因喜剧表演闻名的沈腾、岳云鹏作为宣传主打形象,以雷佳音、潘斌龙、魏翔等喜剧熟脸作为辅助增补,呈现演员在表演喜剧时常有的搞笑喜感,窝囊自私、自作聪明、弄巧成拙,通过错位、倒置、自相矛盾等喜剧手法让影院里始终笑声不断,例如,孙均在查案中通过抽签提审士兵中的疑犯,被审的兵士常在提审过程中被斩杀,吓得张大胆战心惊。开始审问者以抽到长签者为提审对象,张大于是想方设法拿到短签,可拿到时提审规矩又被改变,持短签者将被提审,张大因此弄巧成拙。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上,片中易烊千玺却要给年龄大他一辈的沈腾做三舅,长幼有序的层级关系被解构,长辈晚辈的年龄顺序被倒置,就形成了一对喜剧关系,张大常常以外甥的口吻祈求三舅,这让观众忍俊不禁。本来张大让武义淳假装成皇亲国戚蒙骗知情人道出实情,没想到武义淳真是皇亲,歪打正着让观众大笑不已;武义淳在与何总管交涉时突然亮出金牌,显示自己的地位和权威,强调对方的地位和权力不配与自己说话,没想到何总管不以为然,反而拿出宰相批文像宣读皇帝的圣旨那样庄严宣读,怀揣至高无上皇家金牌的武义淳反到被宰相文书的庄严宣读所震慑,表现出低首服从的模样……编导让沈腾、岳云鹏表演出一连串弄巧成拙、本末倒置、高低易位的喜剧之梗,让张大、孙均、武义淳、何总管在互动中构成喜剧关系,由于每个角色各怀鬼胎,相互碰撞致使笑料迭出,影片成功地营造了春节需要的喜剧氛围,满足了受众观影寻乐的心理期待。
但由于故事发展的凶险和严酷,水落石出之际即是人头落地之时,搞笑的喜剧风格因而猝不及防地反转成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悲剧,张大迫不得已去除假象,变为悲壮的义士,为杀秦桧替岳飞报仇,他与其他义士赴汤蹈火,决心赴死,在何总管的逼迫下,他不得不对自己的同伴刘喜连捅数刀,虽然蒙混过关,出屋后他撕心裂肺厉声嚎哭,如同刀插自己的心脏;他同欲舍身赴死的女友瑶琴热泪相拥,生离死别;为瞒秦桧,他如荆轲为杀秦王献出头颅一般,让孙均在秦桧面前刺死自己。观众在张大等一众义士的壮烈牺牲中感受到中华传统精忠报国文化精神的壮怀激烈。
价值反转——从苟且偷生反转为舍生取义
人物行为的选择,本质是价值观的锁定,在中国历史上“好死不如赖活着”的苟且偷生是一种价值观,“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取义也是一种价值观。苟且偷生者将自己的个体生命视为第一选择,舍生取义者将“义”视为第一选择,在张大、刘喜、瑶琴这些义士看来,岳飞抵御外侮、精忠报国就是“义”,这种“义”是一种精神生命,精神生命远远高于物质生命,物质生命再延续,也有终结的一天,精神生命则永垂青史。
影片一开始,呈现了主人公贪生怕死的心理状态和手足无措的动作行为,从而使观众焦急地希望主人公找到密信逃脱斩首,当他们意识到张大等一众义士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心理深层的生之本能随之反转为死之本能,即让奸臣秦桧去死。在张大身上,怕死只是一种伪装,他的价值观反转是一种去伪存真的过程;可在孙均身上,从怕死到赴死的价值观的反转是一种成长。孙均原本就厌恶别人叫他“走狗”,心底里私下敬仰岳飞的英雄人格,见到张大背后刺着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之后,内心的爱国热血即被点燃,由此产生了精神质变,故而反转为舍生忘死、除奸报国的价值追求。孙均在高楼之上,刀逼秦桧高声吟诵《满江红》,令军士传送《满江红》,《满江红》的精神在宏大列阵中,在三军的齐颂和仰天长啸中得以最后的跃升。而秦桧,却被永久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作者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
电影《流浪地球2》:书写在太空的科幻史诗
杨辰宇
《流浪地球2》开局便赢得了良好口碑,让不少观影者心怀澎湃又意犹未尽地看完,而我亦是当中一员。因前作的珠玉在前,对本部作品自然是满怀期待,而结果也果真不负所望,甚至青胜于蓝。记得电影中有一句描述计算机升级的台词叫“迭代”,而在这里我却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迭代”,如果说2019年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那么2023年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2》则完成了中国科幻电影的“迭代”,这样的“迭代”,不仅是中国科幻电影工业化的实绩,亦是国之重器力量的彰显,郭帆携手刘慈欣,在文本蓝图之上,与剧组人员一起,无疑为观众带来了一次超越文本的生动演绎,科幻点燃梦想,这样的“点火”,为星际太空留下了一首具有东方内核的中国科幻史诗。
《流浪地球2》何以令人震撼?除了衔接上一部“带着家园一起流浪”的惊奇构想,电影中令人眼花缭乱的高新科技产品也富有亮点,如直通方舟空间站、令人震撼不已的太空电梯,双足神经感应控制的作业机器人、四足仿生机器狗“笨笨”、无人机战群、可以调转喷射口垂直起降的歼20、迭代量产的量子计算机等,可贵的是,与童话天马行空的不羁想象不同,这些科技产品,大多是基于现有技术的合理猜想,有些甚至在现实中已经存在,只是技术还没达到电影中展现的水平。如“太空电梯”的设想,太空电梯的概念最初由俄罗斯著名火箭科学先驱者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他设想了一个建立在巨塔顶端的“天空城堡”,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在1978年出版的《天堂之泉》中,从技术角度进一步描述出对太空电梯的构想,人们可乘电梯去太空观光并运送货物。1970年,美国科学家罗姆·皮尔森进一步完善了太空天梯的设想。1999年,美国宇航局马歇尔中心的先进办公室发表了《天梯:太空的先进基础设施》一文,标志着天梯将从幻想走向现实。2005年3月,美国宇航局正式宣布太空天梯已成为世纪挑战的首选项目。2012年,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前工程师迈克尔·莱恩创办的电梯港集团提出该公司计划用现有技术在月球上建造一座太空电梯,并表示这一想法能在8年内成为现实。同年的日本建筑公司大林组提出太空电梯“东京天空之树”计划,目标是将游客送入距地面约合3 . 6万公里的太空。太空电梯的缆绳将与太空中的一座空间站相连,根据其计划,太空电梯梦想有望在2050年成为现实。而在《流浪地球2》中,我们已然看到了太空电梯运行的实景特效,让“耳听为虚”的科幻迷们体验了一把“眼见为实”的震撼,也看到了代表国家科技水平及整体实力的象征,这怎能不算另一种梦想照进现实的实力展现?
这里还有一处细节,就是太空电梯的雏形概念让人联想起《圣经》中的“巴别塔”,我们知道“巴别塔”的故事中,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但最终因为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人类自此各奔东西而计划失败。但故事中的“同声传译”耳机,让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领航员实现了即时性的沟通,打破了“巴别塔”的咒语,也为全球人类团结合作实现这通天的“移山”“逐月”计划埋下了伏笔,在这背后体现出了科学无国界的协同科学精神。
《流浪地球2》何以令人感动?事实上,电影中令人泪崩的点有很多,这也是与原著文本差异较大的地方,《流浪地球2》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上一部的温情风格,这也让原本紧张的“倒计时”节奏,呈现出张弛有度的节奏特性。在《流浪地球》中,姥爷韩子昂和孙子孙女的脉脉温情不知感动了多少观众,在这一部中,情感展现变得更加多样化,它们就像科技齿轮间的润滑剂,参与调和着全局的节奏,从而也凸显出机器与人类的区别,刘父刘母的伉俪之情、母亲对孩子的牵挂之情、如父如子的师徒之情、父爱无边的执着之情、相濡以沫的战友之情、后辈对前辈的敬重之情等等,这些情感被细细密密地织进这场宏大叙事的编年体科幻史诗中,总有一点戳中观众的内心。它们,有的在语言中表达,如电影中王智饰演的刘母在弥留之际说出的那句“我在,我一直都在”,表达了对家人的牵挂和不舍,这句台词也被编入了刘欢主唱的电影主题曲《我在》中循环往复,歌声中满怀的情感令人动容,仿佛为了纪念那将“生”的希望留给后代、留给他人的牺牲者们。有的则无言无声,只需要个把动作,便被默契地理解,如恐怖袭击平叛后,黑人小哥在担架上对刘培强的询问摆出双手过头的爱心姿势,还有张鹏对刘培强的三下“戳头”动作,循着情节,我们知道其中有责怪、有担心、有惦记以及无法言说的惜别。而全片最沉重的父爱应该是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对女儿丫丫的意识上传,宁可被捕入狱,舍弃进入地下城的存活机会也要将承载女儿意识的硬盘插入550C,“数学派”的“数字计划”与“现实派”的“带球流浪”分歧,是恐怖袭击发生的缘起,这与刘慈欣原著“飞船派”与“地球派”的内讧有所区别,矛盾的焦点集中于两项技术的博弈,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认知,可以说更硬核,也更内化了,但也正是这个契机,让地球的流浪最终达成了“数字+飞船”的组合模式,由此也让人深省。电影对于超级计算机、AI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等技术的发展、掌控,结尾MOSS的对白包括彩蛋似乎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串发人深思的省略号,我们究竟如何对待尚留的悬念?而这也是影片让人意犹未尽之处,让人期待下一部的续写。
最后,《流浪地球2》何以具有东方内核?安土重迁,心系家园是中国人传统的纹理底色,这点在《流浪地球》和原著中已有彰显,本部在此基础上,则加入了更细节化的处理。如电影开篇,并非由一系列炫酷科技博人眼球,却由一段很有“人情味儿”的中国传统特色视角切入,沙溢饰演的师傅张鹏带着吴京饰演的徒弟刘培强,在刘父刘母坠机的地方烧纸祭奠,“烧纸”是中国人缅怀逝去亲人的古老传统方式,这一习俗在今天的中国百姓生活中依旧延续,无关科技迭代,却恰如其分地抓住了古老东方文明的那个结,那份无论科技发展得多酷,人类依旧不曾忘本的情怀。而沙溢那略显幽默的东北方言,韩朵朵气急的一句上海话和弥留归家的心愿,再次强化了这种故乡情结,张鹏描述的夜市小吃,亦是饱含烟火气的地域情结,此外,还有台词中的那些古谚古诗:“自古忠孝难两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还有那牵动万千游子的“中秋节”,一笔笔都在复刻着东方内核和中国韵味。
电影结尾李雪健老师的一句台词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人类的勇气可以跨越时间,跨越当下,跨越未来。”而科幻正是激发这份勇气的引燃剂,《流浪地球2》,就像一位点燃我们这份勇气的领航员,引领梦想,照耀未来,在星辰大海中,书写下中国科幻的史诗。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委员,长春大学文学院讲师)
《熊出没·伴我“熊芯”》:
一部充满叙事能量与启发性的动画电影
丁亚平
中国动画在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令人赞叹。动画电影的票房纷纷破亿元,很多高票房影片的成绩来自于高口碑,而高口碑的主要原因则是作品高质量的推动。《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持续探索,声势翻红,将艺术构造融入独树一帜的美学意识中,注重精工细作,充满作者性。而且,《熊出没》系列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调整观众与市场,因应方针与措施,从系列舞台剧、特色周边产品到主题乐园,从电视动画到三维动画电影,反映并探索动画跨媒介叙事与生态体系的形成过程及其经典化的可能性。该系列10年9部大电影,票房稳定,成为中国动画的中坚力量,为建设电影强国作出了国产动画的应有贡献。
2023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熊出没·伴我“熊芯”》,可说是一部在给人带来希望方面求新求变、有新的审美意趣的动画作品。熊大的勇敢、正直,熊二的憨直、憨厚、仁义,光头强的“坏聪明”与神经质,机器熊母亲、苏洛博士的命运,东海、南洋兄弟争斗,充满童趣和反讽的效果。《熊出没》系列之所以有好口碑延伸的可能,是因为它作为合家欢动画,不断接受挑战,在人物性格形塑以及故事悬念和冲突营造上,在科技话题的引入方面,让作品从题材、人物、故事到艺术审美更富新鲜而丰富的“前趣型”特质,在“低幼向”加主流价值浸润的基础上可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基于“熊出没”品牌强大的生命力,发挥动画电影的想象力,深入人心,才可能有社会与市场的巨大而明显的成效。
在观看《熊出没·伴我“熊芯”》后,首先感觉,这部最新推出的动画,通过现实题材的选择与艺术审美观照,塑造了丰富、复杂而多维的角色形象,这让创作者在中国式超稳定叙事中抓牢观众,特别是小朋友们的观影心理:坏人害好人,好人历尽千难万险,到后来坏人遭殃,好人团圆。不过,熊大熊二究竟能不能找到妈妈?一切都是迷雾重重,并不是简单的讲述与完结。多年以前,熊妈妈在一场大火之后,突然离开了熊大熊二。妈妈意外失踪后,熊大熊二对她的思念与日俱增,多年以后,熊大熊二与妈妈相遇、团聚。但是,铁甲怪抓走了熊妈妈,东海教授还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信息植入她身体,修改了她两个孩子的数据,让她认不出熊大、熊二。
妈妈的失踪与突然归来,给熊大熊二带来了刻骨体验。从这个设定和不断的翻转来看,故事、人物老套吗?完全不。当然,更重要的是,影片借空间造型与人物设置以及性格塑造的丰富深化,让观众产生了好奇性与新鲜感的叙事,并不是简单呈现“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卖关子”,而是深具创造性、意味深长。
片中塑造最成功的角色,是熊妈妈。虽然是创造出来的机器人,但她所展现出的母爱的赤诚、真挚,让观众能感受到她是爱孩子远远超过爱自己,她是愿意把心窝掏出来给孩子看的。实验室失火,她立即离开孩子,奔向火场;多年后她和熊大熊二相见,为了孩子的安全严词拒绝熊大熊二的热情相认;等到东海、南洋阴谋黑幕的真相被揭穿之后,她因不能释怀而勇于牺牲……观众看到这里,会感到身临其境,有些心冷甚至伤感的感觉。她的最后归来,并与孩子们团圆,颇有点超现实的虚拟性,昭示着一种永恒,整部影片不啻为一首爱的颂歌。同时,这一创新性形象的成功塑造,体现了角色戏路的突破突围,展现了动画电影类型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大而言之,《熊出没》系列无论是角色人物,还是剧情故事,某种意义上都是专属于孩子的,所吟唱的是归属孩子们的歌。具体的故事与人物,与影片的主题设定、其对真善美追求的价值观,在该系列9部动画电影中得到充分彰显,代表了故事人物真实与价值构建真实的一种奇妙结合。与许多口碑票房惨不忍睹的动画影片完全不一样,《熊出没》系列电影的票房与口碑节节攀高,不断迈上新台阶,这与其故事、人物的丰富设定与三维技术的运用有关,更与其文化与话题制造能力不无关系。
在《熊出没·伴我“熊芯”》中,各种可以融入的真实事实的视觉阵列、上乘制作与灵活的现实活动,赋予故事、人物以能量,这些叙事手段与我们所知的爱、亲情情感、暖心治愈以及智能化社会、社会伦理等精神内涵紧密结合在一起。影片剧情的设定与演绎,有着自己独立的叙事性能量,但这种展现又有一定的限度,它必须与第二重真实(即精神与深层内涵)相协调,通过两重真实的协商,故事和人物典型赋予作品精神内容与当下性的边沿以生命力,由此才能使影片引人入胜、饶有趣味、雅俗共赏。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熊出没·伴我“熊芯”》是一部直抵心灵深处的电影。影片采用的是现实题材的剧情,展现了现实主义的温情回望,反映了家庭观众的情感需求和伦理需求,建构了一个个体性的动机,即找妈妈。多年前妈妈在一场大火之后离开了孩子,这背后还有怎样的故事?熊大熊二想一探究竟。光头强带熊大熊二前往振兴岛参观机器人研究所,意外得到了寻找熊妈妈的线索。对于熊大熊二来说,找妈妈,哪怕是陷入黑暗的沼泽中,也成为一次让他们心绪翻腾的温暖亲情之旅。
妈妈对孩子宠爱有加,身边带的一块琥珀石,因为里面映有作为星星的熊大和作为月亮的熊二,成为熊妈妈与孩子相互参照的互文喻示。这应该是这部动画电影贯注的爱的集体无意识。片中的角色熊大熊二对母亲的依恋,是在特定情境中展现的,人物性格具有丰富性。但是,熊妈妈和熊大熊二情感层次的某些处理在某些时候又显示出悖论——熊妈妈对孩子的爱,其实是作为机器人而被视为社会的被动“求生者”,她不认为熊大熊二是自己的孩子时,对他们的呼喊视若不见,她的大爱、真情与“殉情”,似乎其实是不存在的;熊大熊二对妈妈的爱与思念,也在不少时候是处在感性、想象的灰暗和矛盾里的。因此,这部作品表达的主题,是人与人沟通的失落与可能、焦虑的压力与缓解,超越弱势和强势之间、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的宿命,包含对真、善、美的矛盾性理解与唤醒。如今的人们处于一个新的充满矛盾与不确定性的年代,各种问题交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一个归根想象和接受考验的问题。影片通过描写个体在矛盾和冲突中的纠结与选择,表达了一种对于个体、对于社会、对于伦理的深层次的真实捕捉与思考。
机器人、游戏打怪等科幻元素被植入这部动画电影中,其中的技术思维与想象,既是对现实技术发展的投射,也构成故事与情节的叙事动力。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被用于故事情节的营造上,满足了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艺术想象。同时,影片又在颇具表现力的细腻精准的真实表现中,提醒观众反思和警惕机器人、AR等技术超载带来的伦理、社会问题。面对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我们或许应该保持追问,立足当下和未来,观照生命与生存的意义。
(作者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特聘教授)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