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过年,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
这就是“年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那么,
当下的“年味”是什么味?
让小艺带你到
广东潮汕地区
品一品那“只增不减”的年味
潮汕本地人喜欢叫自己
「潮人」在潮汕地区又有着
“正月未过,年未完”的说法
当地的各类新年民俗活动将
「中国式浪漫」与「潮人」文化
完美融合
今年元宵节
小艺跟随中国民协
“我们的节日·潮汕传统节日文化调研交流活动”
真真切切感受了一把
潮汕地区的
「潮人」文化
要问有多「潮」?
跟着镜头一看便知
一支平均年龄25岁
最小表演者年仅15岁的团队
展现了
2006年被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并在兔年春节火遍全网
霸屏各大社交平台
被网友誉为“中华战舞”的
「潮汕英歌舞」
将「潮人」文化展现得
淋漓尽致
作为潮汕地区的传统民俗舞蹈
英歌舞
融汇戏剧、舞蹈、武术等元素
表演内容取材于《水浒传》中
梁山好汉化妆卖艺大闹大名府
营救卢俊义的故事情节
因宣扬团结进取等正能量
而倍受潮汕人民喜爱
在相当一部分非遗技艺
面临失传的今天
青年一代却挑起了英歌舞大梁
化解了传承的压力和危机
手舞“英歌槌”,脸涂油彩妆
“化身”英雄好汉
动作整齐划一,喊声气贯长虹
这就是「潮人」文化
传承的主力
近年来,通过开展线上授课、编排成歌曲及舞剧、进社区开展活动、与防诈骗等内容结合拍摄宣传片等方式,英歌舞逐渐为更多人所认识。韩山师范学院更是将英歌舞作为体育学院专业课,并出版《英歌舞教程》。不仅是在大学校园里,在小学和幼儿园,各色少年英歌队也纷纷设立;值得一提的是,汕头市濠江区珠浦社区还成立有女子英歌队。英歌舞的传承形式逐渐丰富起来,掌握英歌表演技艺的人逐年增多,表演水平也让人赞赏。
据了解
每年从正月初二
至农历二月上旬
潮汕地区几乎天天都有
“大闹热”
在潮州市湘桥区的磷溪镇溪口村
极具特色的
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总能引得万人空巷
当地的小朋友们告诉小艺
这项活动叫做
“穿蔗巷”
当天晚饭过后
溪口村下辖七个自然村
家家户户都拿出事先已准备好的
留有尾端叶子的甘蔗
在靠近蔗叶的地方绑上纸扎的灯笼
灯笼里点上蜡烛
前往离家最近的村巷
等候巡游队伍的到来
放眼望去
传统的纸灯笼上印着姓氏“刘”字
从村中祠堂到各个巷道
处处灯明烛红
“穿蔗巷”
是溪口村从清朝流传至今的
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由于当地盛产甘蔗而“灯”的潮州音同“丁”
村民们便以甘蔗挂灯笼
以此祈祷人丁兴旺,寓意
生活像吃甘蔗一样越吃越甜
日子如甘蔗一样节节高
事业似灯笼一样红红火火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据当地学者介绍
这句诗恰是当天的真实写照
在这个“闹热”的夜晚
热情好客的溪口村民们大宴宾客
邀请亲朋共沐喜气
而这一极具地域特色的「潮人」文化
也吸引了大批的摄影爱好者
记录独属「潮人」的
“闹热”景象
“净洗铛,少著水,
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
火候足时他自美……”
来到潮汕这个地方
你可能会不由自主吟诵起
苏轼的《猪肉颂》
在汕头市澄海区澄华街道冠山社区,
有一项远近闻名的地方民俗盛会
“赛大猪”
“猪越重,
神明赐给的福气就越多,
最重的就是今年的猪王。”
作为一种民间庆丰年的仪式
“赛大猪”以欢庆吉祥为主旨
既彰显了乡情梓谊
也传承了「潮人」文化
“对于节日研究,当下比源头更重要。”
在潮汕传统节日文化交流会上
有关专家从
《春节何以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节日,时间的神圣化、地方化与社会化》
《元宵节与中外文化交流》
《潮汕元宵节习俗的公共参与》
《“上大路”:潮汕七月七“出花园”习俗中的过渡礼仪与亲子游戏》
《“新国潮”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潮汕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
《潮汕的力量》
等八个角度
探讨了
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实现传统节俗创造性转换
与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
共同为节日文化的传承发展
建言献策
据悉,“我们的节日·潮汕传统节日文化调研交流活动”由中国民协、广东省民协、汕头市文联和潮州市文联共同主办,汕头市民协和潮州市民协联合承办。
文化
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根、传承的本。
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
只有让年轻人了解、接受和喜爱,
才能经受时间考验。
近年来,
广东省在政策扶持、立档保护的同时,
进一步提供更多看得见的实惠,
减少有志之士
特别是年轻人的后顾之忧,
「潮人」文化留住了青年人!
在一批又一批青年人的
坚守与努力之下,
「潮人」文化不断与时俱进,
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青年人留住了「潮人」文化!
如今,
「潮人」文化作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所展现出的永久魅力与时代风采,
正在「潮」出时代感,
「潮」出生命力。
愿「潮人」文化
年年岁岁
「潮」下去!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