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翅膀的杜若 就是我的妈妈

2023-02-24 14:07:13 来源:教育之家

年老的杜若与年轻的杜若依依惜别蔡园摄

“我在剧中看见了自己——我也曾经有自己的爱好,却因为生活放弃了很多”,一位中年女性在观剧过程中哭泣道。


(相关资料图)

“我觉得导演还可以再大胆一点,杜若就应该坚持跳舞的梦想,像她的姐妹秋菊一样,将舞蹈作为毕生追求。”一位年轻女性提出了自己的新想法。

“当我看见曾经活力四射、光芒万丈的年轻杜若与年老的自己展开了一场时空的碰面时,心酸、羡慕、复杂的情绪一下子浮上心头,这种跨越时空的碰面让我觉得疼痛难忍。假使杜若可以预知未来,她还会选择这样生活吗?”一位年轻女性这样感叹。

在观看话剧《长翅膀的杜若》后,不同年龄段的女性观众表达了各自不同的观点,有人觉得杜若应该为自己而活坚持梦想,有人觉得杜若就是当下自己的现状。

当梦想与家庭碰撞,女性该如何抉择?是毅然追求梦想还是坚守“妈妈”的职责?话剧《长翅膀的杜若》给出了一种答案。

妈妈,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最熟悉的存在。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到读书识字、成家立业,妈妈总是陪伴着我们,见证着我们成长。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是大众对女性从“少女”到“妈妈”这一角色转变后,给出的评价。对于妈妈,人们更多去关注“母亲”这一角色,而忽视了“母亲”这一角色背后的女性本身。

导演顾雷的新作《长翅膀的杜若》则展现了一个立体的、鲜活的女性形象——方杜若。

《长翅膀的杜若》定妆照陈旻昱摄

“跳舞这事儿,你要想照亮别人,自己身上就要先有光。”

——方杜若

剧中的方杜若是真实的、是活生生的——她曾经爱美爱跳舞,她是像公园里的玉兰一样舒展的女人,她身上有一股热乎劲儿。

跳舞的杜若蔡园摄

然而,她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热爱的舞蹈,终其一生默默呵护着孩子。这也是绝大多数妈妈的缩影:母亲生下孩子,孩子的诞生也使“母亲”这个身份诞生。

母子矛盾激化蔡园摄

当父亲去世,吊唁的姐妹们纷纷赶来,讲述着母亲当年的传说——

年轻的母亲是药厂中最瞩目的存在,她大方美丽、热爱舞蹈,每逢周末都会与姐妹们举行周末舞会。然而女儿意外去世,母亲备受打击,父亲也把女儿的去世归咎于母亲的跳舞,于是母亲放弃了挚爱的舞蹈,离开了药厂,生下了儿子,用心守护儿子成长。

吊唁的姐妹们想邀请母亲继续跳舞,为母亲带来了开始新生活的可能。新生活诱惑着母亲,母亲心中隐约长出了翅膀,她渴望继续跳舞,然而这一愿望却勾起了旧日的阴影,从而激化了母子矛盾……

最终,母子关系还是得到了缓和,矛盾得以化解,亲情治愈了方杜若母子。

“真实、感触颇深、直指人心”,是观众给予这部话剧最多的评价。

关于“真实”,导演顾雷这样回应道:

“有人说,男生写女生的戏,只是隔靴骚痒,不能感同身受。

但是我也有母亲,还有姐姐,她们的生活我都在观察;身边的女性朋友的故事,我都加在戏中。”

导演顾雷的母亲(右)

关于“真实”,饰演杜若的主演阮思航这样谈及这部剧:

在舞台上,我们只呈现不同女性,不同人的生活选择,像执着梦想的秋菊、大鸣大放的辛夷楣、跌宕起伏的方杜若。

花,不是各式各样、各有各香,才美丽吗?

但导演没有硬性灌输任何观念和观点,杜若的生活就是如此,我们原原本本地展现给各位观众。

有共鸣的观众,会心一笑,悄悄落泪;没共鸣的观众,能看到另一种不同的人生选择是什么样子的,也未尝不可……

所以,顾雷导演的这部剧实际上是对女性的尊重。

老年杜若与年轻的朋友们“相遇”蔡园摄

真实又有诗意,这是一首献给母亲和岁月的诗。

导演顾雷这样诠释了这首献给母亲的诗:

虽然内容取材自现实生活,但是我希望找到一种更悠扬、更舒适、更诗化的表达方式。

诗意的表达是自然而然的,这和为什么要选择当下生活、选择身边人来写是一样的道理。我觉得“此时此地此身”的生活是有价值的,时代和我们生存环境的变迁,身边人的故事是值得记录、值得讲的,这些人、这些事本身就是史诗。

用诗的目光去审视,用诗的心灵去感受,看待这里面的悲欢离合,以诗歌的方式去抒发,“兴观群怨”,这是一种内容和方式的选择。

《长翅膀的杜若》在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中

带来了真实而诗意的表达。

艺术创造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话剧创作同样需要深入生活不断探索;

只有真正塑造出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的艺术形象,

文艺作品才能最终打动观众,

赢得观众的共鸣。

希望当代戏剧工作者们

不断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

激发出中国戏剧更多的生动活力!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