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惊蛰唯一以动物昆虫习性命名的节气?真的是春雷惊醒了百虫吗?春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农人以节气指导农事,工匠也自有其法以事生产。节气和制陶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中国文艺网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老师跟我们讲讲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充满动感的节气——惊蛰。“惊蛰”二字,总让人想起睡眼惺忪的小虫子,被远方初始的雷鸣唤醒了,于是“蛰虫惊而出走矣”。真的是春雷惊醒了百虫吗?为什么说惊蛰是个充满动感的节气?田静: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在惊蛰节气前后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开始响春雷了,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此时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冬眠的动物将要开始活动。 惊蛰的“动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地动,从冬至日开始,大地回暖,到惊蛰日,地气暄动,百草萌发,百虫苏醒,百卵孵化,可以开始春耕,可以开始种植了。 第二是天动,百鸟朝凤,黄鹂,布谷,嘹亮歌声,桃花开放,玉兰含苞,海棠待放,梨花正好,紫荆初香。 第三是人动,血液奔流快了一分,皮肤呼吸正待启动,骨酥筋放,脑清目明,身着春衫,体态轻盈,一切就绪,只待人们,迈开脚步,踏出新程。 惊蛰为什么被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田静: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有人认为,元旦是一年的开始,因为古代春节也叫做元日。现代一般也都把公元纪年(公历)的1月1日作为新的一年(财年或者叫做会计年度)的开始。农村认为,农历春节过年,腊月三十是年底,正月初一才是一年的开始。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二十四节气也是从立春为新的开端。对于大自然而言,冬至一阳生,阳气就开始汇聚,太阳就开始向北返航回归,到了立春,春天已经确定无疑的到来了,但是天地真正苏醒,莺飞草长,花开鸟鸣,却是从惊蛰才开始的。 农人以节气指导农事,工匠也自有其法以事生产。临安的制陶工匠,便将冶陶工序与二十四节气相合,创“冶陶二十四法”指导陶窑烧制。作为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您觉得节气运行规律和制陶之间的联系是什么?节气文化内容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田静:《考工记》有云:“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是中国古代造物思想的重要原则。造物应该顺应天时,适应地气,材料上佳,工艺精巧,才能制造出精良的器物。临安乃产陶之地,以陶来四方商贩,工匠,"借此食者甚众,候火如候晴雨,望陶如望黍稌。"以陶为营生的工匠、商贩,也如靠天吃饭的农人关注天气与粮食一般,关注着窑火与陶器。因缘和合,万物相生,如果说节气所解读的是自然的语言,那么冶陶二十四序所破解的便是烈火的密码。支撑着我们与天地自然,呼吸与共,循环往复,朝夕相依。 在农耕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协同关系。这种关系对我们今天再次开展人与自然的对话和协同,有很好的参考作用,也是我们今天开展亲自然、敬自然、亲乡土、爱乡土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参照和基石。云南建水·紫陶云南建水享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风景名胜区的美誉,建水紫陶作为推动云南陶文旅融合发展的主要媒介,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先后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等。田记窑简介田记窑是建水紫陶行业内保持传统工艺流程最地道的作坊,自2005年当地政府支持恢复建水紫陶传统工艺发展至今,田记窑始终坚持传承传统技艺,在原料上釆用当地传统釆区的优质原矿,并长期坚持以建水紫陶最为古老的【淘泥十二炼】之法制作泥料,以传统【成型七十二技】制作器坯,尤为难得的是,在烧制技艺上田记窑传承的是传统柴窑烧制技艺,依古法【冶陶二十四法】,以当地传统龙窑形制烧制。田记窑作品以手工精湛,窑变丰富,器韵文心,古雅静穆,极具传统艺术气息著称。了解更多建水紫陶信息,留言戳我~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