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各行各业都呈现明显的复苏迹象,画廊业也不例外。不管是艺博会的恢复举办,还是拍卖市场的逐渐回暖,亦或是买家、藏家的热情高涨,这一切都预示着画廊行业发展的日趋向好。近期,“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重聚”举办,154家机构参与其中,记者也前往现场,采访多位业内主理人、策展人、经营者……听他们一起讲述中国画廊业复苏现状。
国内市场逐渐回暖画廊行业回归多元
国内画廊市场正逐渐回暖。“当下,艺术家创作热情高涨,各大美术机构人流量显著回升,798街头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艺术领域正恢复往昔热闹景象。”策展人、第零空间主理人李裕君与记者交流时谈道,“市场成交方面,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作为今年首个大型艺博会,颇受买家、藏家,艺术媒体,社会公众关注,取得了不错的市场交易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先声画廊主理人罗忠学表示:“从咨询人数和实际销售来看,复苏势头还是挺明显的。根据我们展位的统计,到今天为止(4月30日)意向购买比差不多是1:1.5,也就是说展位上一幅作品,平均有1.5人咨询购买意向。整个市场还是明显向好的。”不单单是交易规模持续提升,画廊业也呈现日趋多元的发展面貌。“当下艺术市场正逐渐回归理性,买家和藏家越来越注重美术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也越来越关注具有丰富思想内涵、新颖艺术形式、传递人文价值的艺术作品。”势象空间副总经理袁睿说道。记者在实地考察中也发现,本次艺博会既有传统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原章限量版画展出,也有极具收藏价值的当代艺术佳作拍卖,市场正显露出良好发展的勃勃生机。
艺术市场的复苏不仅使市场结构得以优化、调整,也令美术机构展览数量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展览的质量和频次也明显提升。李裕君表示,经过三年的沉淀,画廊等美术机构再次发力,吸引艺术家创作表现时代特征的艺术精品。这些作品的展出,使得展览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也让整个展览市场呈现出多元艺术观念融合的鲜明特征。
海外市场深度拓展中外交流日趋深入
随着艺术市场的重新开放,越来越多的本土画廊试图“走出去”,向世界展现中国美术的风采。与此同时,海外画廊也聚焦中国市场,纷纷与国内美术机构、艺术家展开合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不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前,外国艺术家到中国办展览越来越方便。我们会在国内举办国外艺术家个展,让本土艺术爱好者、大众欣赏到更为丰富、多元的美术创作。”TongGallery+Projects策展人方改则谈及画廊业国内外交流时表示,“我们也会继续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利用现有欧洲(巴黎)的画廊空间,与当地艺术家展开合作,促使自己的画廊越来越具有国际品牌效应。”
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画廊业不仅将海外艺术佳作引进国内展览,同时也希望向世界展出中国艺术精品。“今年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进一步促进中法(中欧)交流,法兰西民族的文艺杰作悉数在国内展览,让广大爱好者大饱眼福。”艾米李画廊创始人李颖一边向参观者介绍自己画廊展出的著名艺术家达利雕刻的作品,一边对记者说道,“我们正在策划一个特展,这个展览不仅仅只局限于美术创作,而是要将各种艺术形式(不限于文学、音乐、建筑、雕塑)融合展出……让国外民众对中国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增进民间文化交流,促进民众友好往来。”
国内美术机构跃跃欲试国际市场的同时,海外画廊也加大推动国内美术家艺术品“出海”。来自纽约的画廊——CrossingArt参与了本次艺博会,其画廊主CatherineLee表示,当下海外藏家、买家越来越关注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他们希望了解中国文化,收藏以创新形式呈现中华审美元素的艺术佳作。CrossingArt希望推动中国艺术家及其作品走向世界,不断增强中国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画廊化身都市名片市场期待双向奔赴
谈及画廊业的未来,各位主理人、策展人、经营者纷纷表示未来可期。“期待画廊市场受到更多关注,这不仅需要艺术圈内人士不断努力,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美术教育的普及、审美观念的传播、广大媒体的宣传……我相信在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艺术家、观赏者开展“双向奔赴”,未来市场氛围会越来越好。”李裕君说道。
“画廊要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蓝岸画廊学术总监霍雨佳表示,“我们会专注具有学术价值的艺术作品展览、收藏、交易,同时也希望把更多优质艺术作品推广出去,让艺术的种子不仅仅只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生根发芽,同时也让不同地区拥有属于自己地域风格的画廊,让这些机构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真正做到文化繁荣。”
本届艺博会上,太和艺术空间带来了多位知名艺术家的当代水墨作品,其创始人贾廷峰认为这些创作是对传统的继承、发扬和创新。谈到对未来画廊业的展望,他表示需要在经营活动,创作活动上给画廊、艺术家一定的支持,提供一定的空间以满足经营需要和创作需求。画廊业发展需要社会全方位的关注,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未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画廊艺术生态就会越来越好。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