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内耗的现代人,唐诗如此治愈

2023-08-02 18:18:47 来源:中国文艺网


(相关资料图)

35岁的顾未在一线城市打拼多年,每月的还贷数字让他不敢停歇一秒:

日常通勤两三个小时,办公室一茬又一茬的年轻人比他更能拼,家中父母一天天衰老需要体恤,稚子年幼等待照拂……顾未经常会想,是不是自己太过平凡,年少时立下的宏愿如今尚未兑现,更多的是自我怀疑、彷徨不安、患得患失。

像顾未这样,本应意气风发挥洒万丈豪情,却时常陷入精神内耗的困苦心力交瘁,当下很多年轻人或多或少都有所体验。如何直面现实的困难?怎样在平凡的人生中坚守?困顿中如何选择?失意时又该怎样与现实和解……一千多年前的唐诗早已给出了答案。

万里河山,天高海阔,眼前壮美华夏,心中一团锦绣。穿越千年的诗句与我们相遇,带我们领略塞北的苍凉辽阔,江南的氤氲烟雨,长安的繁华气派。生活并不囿于方寸之地,心怀远方,胸有山河,方知一切皆是过眼云烟。看过了“大漠孤烟直”“波撼岳阳城”“江入大荒流”,心中块垒也会随之化解。唐诗的美,不止有锦绣河山,更有韵味无穷的意境,令人深入其境,感知世间万物的美好。“明月松间照”“润物细无声”“何当共剪西窗烛”“江枫渔火对愁眠”,或深邃,或清远,或开阔,或超脱,万千诗意,余韵悠长。总有一种感动直抵内心,驱散你的失意,温暖你的灵魂。

瑰丽想象,恣意洒脱,极致浪漫中蕴含无限提振人心的力量。唐诗的热情与奔放、豪迈与飘逸、热烈与夸张,无出其右。其浪漫主义的表达下,饱含浓厚的现实主义人文关怀,让人抽离厚重的现实,以自由的灵魂,积蓄勇气继续与生活交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唐诗的浪漫之处更是如此,唯美,深情,治愈,字里行间写满了生机与希望,道出了自我认同与自我实现。读懂了唐诗的浪漫主义,对成年人来说,就是开启了一场疗愈旅程。

超脱看待失意、困顿与挫折,从唐诗中看到自己,看到人生。才华横溢的李白,内敛稳重的高适,饱读诗书的杜甫,无一不是历经理想挫败、处处碰壁、怀才不遇。虽怀揣雄心壮志,却难以实现心中抱负,求官无果,报国无门,在颠沛流离中一生命运多舛。然而,历经跌宕起伏、飘零浮沉,李白依然洒脱而天真,高适坚忍而有定力,杜甫虽沉郁却始终坚持。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轻描淡写了多少命运悲苦,又掩藏了多少幻灭与不甘。曾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恣肆,在暮年终得和解。心大了,眼前的事就过去了。或许我们天资各异,但人生原本就是一场享受过程的修行。如何实现梦想?怎样度过一生?唐诗或许没有直接给我们答案,却让一千多年以后的现代人,看到自己,看到人生,知来处,明去处。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高适说“只要那些黄鹤楼的诗还在,黄鹤楼就会在”“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穿越时间与空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我们的精神力量就会一直都在。

图片 | 《长安三万里》官方微博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