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澜湄 艺化大自然:葱茏奔腾是共享!

2023-08-04 16:14:50 来源:中国文艺网


(相关资料图)

澜沧江-湄公河是流经赞米亚高地最重要的大河,途径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个国家。澜湄六国山水相连,传统友谊世代相传。  澜湄合作机制自2016年正式启动,7年来,澜湄合作领域日益扩大,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合作成果不断涌现,培育了平等相待、真诚互助、亲如一家的澜湄文化。  澜湄合作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在水资源保护、开发清洁能源等方面,六国之间分享经验,合作交流,共同发展;而来自澜湄上下游各个国家的艺术家们,也通过对于“河流”的多样性表达,展现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关注,期盼迎来更好发展!  我住澜湄头自2008年起,中国艺术家资佰以故乡西双版纳为起点,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进行持续性的观察和创作。资佰作品  15年间,资佰从西双版纳溯流而上,从普洱、临沧、大理、保山、怒江直至香格里拉区域,以及缅甸老挝交界的湘公河流域、泰国北部的金三角区域等下游河段,以摄影作品记录澜沧江—湄公河沿岸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日常,见证了澜湄流域的发展与变化。资佰作品  资佰将创作场景融入生活之中。河流、稻田……他将居住在周围的人民带入创作,让他们成为艺术的创作者,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源于生活、扎根人民,通过作品传导出艺术内核中的人文关怀。资佰作品资佰作品  资佰以生活化的轨迹找寻心目中的故乡和童年回忆,尽可能地回避了标志性建筑图像和符号化的文化元素,选择从日常中去记录生活在澜沧江—湄公河沿岸的人们。  在艺术家眼中,无论来自哪个国家,这些人民都是和自己一样,在河流沿岸生活着的、普普通通的,有尊严、有信仰、有敬畏心的人。资佰作品资佰作品  君住澜湄尾泰国温柔而多面,是旅游者的天堂,但处在澜湄流域下游,也让泰国面临更为严重的河流生态污染等问题。  通过艺术创作反映这些问题是泰国当代艺术家普遍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不仅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也用各种艺术形式鲜明地表达态度。  泰国艺术家瓦桑·西蒂克特通过与鱼类保护专家的对话,了解到湄公河鱼类及迁徙的现状,描绘了大小鱼类洄游的巨幅场景,并用河泥泼溅成抽象作品,表现对湄公河失落的鱼类世界的想象。  面对因河流污染导致鱼类濒临灭绝的问题,艺术家通过作品传达了对湄公河物种多样性的珍惜与对生态遭到破坏的忧虑。瓦桑·西蒂克特作品  瓦桑·西蒂克特说:“作为一名教授,我告诉我的学生,艺术是为了生活,艺术家对人民负有责任,艺术家有责任为人民发声。”  瓦桑·西蒂克特对于河流保护十分重视,他号召艺术家们和当地居民,在河流流经的热带雨林中举行保护雨林的倡议活动,以保护生态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更是保护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瓦桑·西蒂克特等人坐船前往雨林  资佰和瓦桑·西蒂克特都是“我们共享的河流,从澜沧江到湄公河”展览的参展者。展览共集结了21位艺术家的当代艺术作品,其中包括10位中国籍艺术家、11位泰国籍艺术家。他们沿着澜沧江-湄公河,上下游两次行走时实地创作了一系列作品。“我们共享的河流,从澜沧江到湄公河”展览海报  本次展览是艺术领域中一次澜湄合作的生动实践。来自上下游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对于“河流”的多样性表达,完成了特殊时期下流动但不相聚的一次共同创作。“我们共享的河流,从澜沧江到湄公河”展览现场  中国艺术家程新皓用影像记录的形式倡导保护象群;中国艺术家常雄创作的颇具个人特点的系列水彩画展现出澜湄流域的自然风貌;泰国艺术家春蓬·阿皮苏克用影像记录行为艺术传达出人与河流紧密相连;泰国艺术家克莱伊·斯莱迪用装置艺术体现出六国因水相连,命运与共的主题。程新皓作品常雄作品春蓬·阿皮苏克作品克莱伊·斯莱迪作品  在全球日益恢复流动性之际,艺术家们以更谦卑的心态去了解彼此,敞露心扉、开放包容,建立起富有建设性意义的联结。澜湄六国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是天然的命运共同体。随着澜湄合作领域日益扩大,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合作成果不断涌现。流域各国走上了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艺术家们的行走、创作、实践,将这一事实再次生动呈现在人们面前——“共享的河流”,就是共同的命运、共同的家园。
关键词:
分享: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