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自制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第三集大结局播出,短短10多个小时播放量已超600万,引发全网热议。网友们纷纷表示,整部短片最感人的地方出现了!
截至今日,微博上#逃出大英博物馆第三集#的话题已有2000多万的阅读量。
(相关资料图)
“你会让大家逃回来吗?”
“我们不会,我们是泱泱大国,中国人不做那种偷鸡摸狗的事,总有一天我们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
“琴师陶俑伯伯您好,笛师陶俑阿姨让我告诉您,改日,您拨您的春风弦,她奏她的晚风笛,那首未完的《长歌行》,大家再一起奏完吧。”
这些点睛之语戳中观众泪点,他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留言表达感动!
“小玉壶读信我哭死了,文物说话的那一刻,好似它们一瞬间活了过来,它们从始至终只有一个愿望:家国永安!它们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被故乡接回家。”
“最简短的台词最铿锵有力的回应和品格,漂洋过海不远万里只为送家书,送回亲友的思念和期许,每一句台词都写得好贴,文物活过来了。”
“‘瑰葭路’是‘归家路’,瑰,是瑰宝的瑰,是美玉,是‘何以赠之,琼瑰玉佩’。葭,是蒹葭的葭,是蒹葭苍苍,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我们才懂的,汉字的浪漫。”
《逃出大英博物馆》一共三集,每集不超过10分钟,剧中诸多小细节让人动容。
“小玉壶”为何总是强调“家人”?
黑眼睛、黄皮肤,家人就是血脉相连的人。流失在海外的每一件中国文物,也是最亲的家人,承载着泱泱华夏的文明故事。
为什么“小玉壶”的脸是脏兮兮的,还惊奇于“这么大柜子只睡两个人啊”?
大英博物馆内很多中国文物在陈展时挤在一起,没有名字,只有编号。有的没有保护罩,任由游客触摸。还有不少中国文物被切割,一条条裂缝让人看了心疼。
为何选择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作为主角?
“小玉壶”的原型并非古文物,它是由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俞挺于2011年创作,2017年被大英博物馆购藏。“‘小玉壶’的来路和年代最清晰。去英国是为了证明中国的玉雕技艺并没有失传,推广中国文化。引用网友的话,她是‘清清白白’的,记得回家的路。”
“小玉壶”为什么郑重强调自己是“盏”?
中国的量词有很多,英语很难翻译。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很少有人了解中国文物细腻而灿烂的背景,更无从记住那些“刻在心底的名字”……“小玉壶”用“盏”来强调自己,唤起大家的记忆。
为何剧中男主角取名为张永安?
大英博物馆里有件文物是北宋磁州窑“家国永安”题记瓷枕。刻在瓷枕上的“家国永安”四个大字寄托着人们对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家国永安”四个字放在枕头上的深意,可能只有中国人才懂。
文物承载着文明的印记、文化的传承
祖国母亲的怀抱永远向失散的文物敞开
愿流落在外的文物早日回家!
Copyright 2015-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8928号-48 联系邮箱:315 54 11 85 @ qq.com